《北京青年報》2012年4月22日C2版刊登我校東方醫院內分泌科張濤靜的文章:《良醫治病也治心》,全文如下:
良醫治病也治心
■地點: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疾患:糖尿病合并抑郁焦慮狀態
對于病人來說,尤其是糖尿病人來說,大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暗示,會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對于焦慮抑郁狀態的病人來說,更加如此。其實做內分泌科大夫,遠不是降降血糖、降降血壓那么簡單。治病?其實更重要的是治心!更重要的是語言溝通,更重要的是情緒調節,更重要的是心理安撫,更重要的是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
■老葛入院,只能走5分鐘
老葛緩緩走入病房,他的兩個女兒陪在他身邊,我依舊像往常一樣,面帶笑容地去迎接這個新病人,他表情有些嚴峻,說話的語言也有些低微:“大夫,我的腳沒勁,全身也沒力氣。”兩個女兒接著向我匯報病情:老爺子2011年6月在內蒙古包頭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當時主要問題是血糖升高,檢查下肢血管情況還不錯,全身感覺也很好,沒有腳沒力氣的感覺。2011年9月份老爺子開始出現腳沒勁,老爺子自己認為是營養不夠,所以開始大塊吃肉,但癥狀卻越來越重。2011年11月老爺子再次住進了包頭市人民醫院病房,這個是當時住院的情況。說完這些,一摞厚厚的各種化驗單遞到我的手中。我拿過來看了下,映入眼簾的第一頁是病案首頁,其中兩個出院診斷讓我眼睛微瞇了一下:抑郁焦慮狀態、疑病癥!病根難道在這兒嗎?但是精神性疾病的診斷可不是隨便能下的,還是得仔細檢查,除外其他的病癥!
看著緊皺眉頭的老葛,我問道:“老葛啊,這次是因為什么住院啊?”
“大夫,我沒勁!另外就是腿疼得厲害,走路最多走5分鐘,我就得歇歇。”
嗯?難道是間歇性跛行?要是這個可很麻煩,我心里嘀咕著。
“老爺子把襪子脫了,我看看腿。”如果是雙下肢動脈狹窄導致的間歇性跛行,一般腳的皮膚溫度會偏低,腳足背動脈的搏動也會偏弱。
襪子脫下來后,我一看,皮膚顏色很正常,沒有發暗,皮膚溫度也很正常,動脈搏動也很正常,我心里有些底了。但有底歸有底,老葛的癥狀卻著實不輕啊,只能走5分鐘,確實挺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怎么辦?
其實作為一個內分泌科大夫,常年接觸糖尿病病人,對于這些焦慮抑郁狀態了解還是挺多的,不管是因為現在社會各方面壓力大,還是因為糖尿病本身控制飲食、血糖升高影響腦細胞都能導致情緒變化,所以糖尿病患者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比例是所有慢性病中最高的,國外報道甚至超過25%。但是,怎么針對每個人不同情況進行治療卻很費周折,老葛的病到底怎么治?
■自我暗示療法,告訴病人,你很健康
第二天查房,老葛的自我感覺依然不好,我開始使用我的第一招也是治療情緒疾病最重要的一招——自我暗示療法,說白了,就是不斷告訴病人你很健康,你身體很棒!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病人接受這個觀點很困難,因為一般有焦慮抑郁狀態的病人都很固執,家里人肯定都勸說過,效果都不好,所以這個活兒還得咱醫生來做。
“老葛啊,我昨天給你查了查,你腳的血管搏動非常好,皮膚溫度也很正常,目前來看血管問題不大,關鍵是血糖要控制好。”
“哎呀,張大夫,我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啊,你說咋辦?”老葛很激動。我仍很淡定,因為大部分這種病人對血糖都很較真,認為自己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得比正常人還低才罷休,我很鎮定地說道:“莫驚慌、莫驚慌,血糖不用怕,我們來搞定,其實老葛,你的血糖空腹控制在六七左右,餐后控制在八九左右就可以了。”不管心里如何忐忑,我們一定要給病人很有自信的感覺,嗯,對,就是這種自信的感覺,因為病人很忐忑。而且這種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我們完全可以給他們適當放寬一些,當然這種觀念要不斷地給他灌輸,俗稱“洗腦”。
當然,光靠動嘴皮子要想完全解決問題很難,至少我不行,還得靠一些藥物,比如老葛有陳舊性腦梗死,咱就給整點活血化瘀的中成藥靜脈點滴,再配上前列地爾改善微循環,嗯,最好再配上些維生素B、維生素C之類的口服藥,絕對是治療焦慮抑郁病人的必備良藥。老葛這些都用上了,但是他還是沒勁!
■盡量用正面的詞匯來描述病情
住院第三天,各項檢查結果都出來了,這是必須要向病人說明的,尤其是焦慮抑郁病人,他們很在意這些,當然怎么說就很有藝術性了,“老葛,不錯嘛,檢查結果都挺好。”我盡量用正面的詞匯來描述。
老葛兩眼放光:“真的,檢查結果都很好!”
“嗯,不錯,很好,但是……”
老葛頓時深吸了一口氣,我停頓了一下:“營養過好了,血脂高,都是正常人的好多倍了。”
老葛笑了:“我覺得自己沒勁,就想補補,所以前段時間肉吃了不少。”
老葛是內蒙古人,估計他說肉吃了不少,那肯定是相當不少。
“嗯,找到問題根源了,你這個沒勁就是因為肉吃得太多導致的,肉吃多了,血脂高,血糖高,血液流速變慢,都會導致你的腿、全身沒勁。”我用很篤定的語氣說道。
“那咋治啊?”
“不好治啊。”這是我心里的話,可不能對老葛說,就說,“這個好治,吃點藥就好了,關鍵是……首先要注意控制飲食,少吃牛羊豬肉,另外要多運動!”
“可是我腿疼,還沒勁,沒法走。”
“越疼,越要走,走著走著就不疼了。”我很篤定地告訴他,因為運動是治療焦慮抑郁狀態的第二個絕招,多運動確實能改善精神狀態。
老葛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我用確定的眼光看著他:“絕對沒問題,放開去走吧!”自信,那是必須的。
從第四天開始,老葛每天餐后都要走上半小時,我在病房經常看到老葛走路的身影。
■最后一招消除病人的疑心
住院第十天。“老葛,今天感覺怎么樣?”我問道。
“還是有些沒勁。”老葛說,但兩個閨女卻說:“比來的時候好多了,能走半個小時沒問題,在家最多走十分鐘就不行了。”
“是能走半小時,但那都是咬牙走的。”老葛糾正道,“而且現在還是沒勁,但腿疼的感覺確實好多了。”
我翻開病歷夾看了一眼,又看了老葛一眼,這幾天監測血糖,老葛的血糖已經非常穩定,整體癥狀已經好轉很多,尤其是腿疼已經基本消失,但他依然有全身和腿沒勁的感覺。其實沒勁(專業術語“乏力”)是焦慮抑郁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確實不好緩解,這個怎么辦?
我看著他略帶焦慮的表情,如何更進一步?看來只有出最后一招了。“老葛啊,你老說你腿沒勁,要不我們做一個雙下肢動脈CTA吧。”
“CTA?”老葛有些疑問。
“CTA就是給你打造影劑,然后通過三維螺旋CT的方法能準確看出你下肢血管情況,是目前診斷下肢血管病變最準確的手段。”我解釋道。
“好,那就做。”老葛沒有猶豫。做這個檢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老葛徹底了解自己的血管情況。
老葛入院兩周后,下肢動脈CTA的片子出來了,但是結果還沒出來,閱片很慢,沒辦法,老葛又著急知道結果,我只有先把片子借出來,然后帶著老葛的兩個閨女先去周圍血管科看看,當然沒敢帶老葛去,怕他多想,這是我和他倆閨女合謀好的。周圍血管科的同事看完片子認為老葛的下肢血管確實有些問題,斑塊很多,但說有多嚴重倒不至于,關鍵是他最后補充了一句:“其實CTA也不是百分之百準確,有些看起來重,上了手術臺進行造像,血管也挺好。”我深深吸了口氣,嗯,很好,我知道怎么和老葛說了。
“老葛啊,你這個血管問題不大,有很多斑塊,但是沒有狹窄的地方,以后關鍵是要保持血糖、血脂、血壓的穩定,肯定問題不大。”
“真的沒問題?我還是感覺沒勁。”老葛有些懷疑。
“真的,周圍血管科大夫都這么說的。”我很堅定地說道。
“對對對,張大夫沒有騙您,周圍血管科大夫也這么說。”老葛倆閨女也在旁邊說道。
“老葛,明天可以出院了,出院后你逛故宮絕對沒問題。”我對老葛說道。
“真的?”
“當然。”我重重地點了下頭。
三天后,老葛的閨女來辦出院結賬手續,對我說,老葛后來真去逛故宮了,走了一天,完全沒有問題,她們姐妹倆都走不動了,老葛還不累。看著老葛閨女臉上燦爛的笑容,我很滿足。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