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
近年來,我校作為項目牽頭單位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7項,立項總經費達2277萬元,這些項目為解決中醫藥學科關鍵基礎科研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項目在執行過程中,科技處積極協助處理項目管理工作,通過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6個結題項目全部通過基金委組織的的專家驗收,并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為后續的項目驗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名稱:APA調控ILCs功能與炎性腸病的研究
項目負責人:徐安龍
成果介紹:
固有淋巴細胞(ILCs)及巨噬細胞(M?)的轉錄后修飾影響腸道免疫微環境形成及炎癥性腸病(IBD)和轉移性惡性結直腸癌(CRC)發生發展的機制尚缺乏系統的研究。本項目通過系統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和分子免疫學等研究手段,揭示了ILC 及M? 分化過程中APA 及m6A 這兩種重要的轉錄后修飾方式的變化及調控規律,鑒定了數個參與IBD 及CRC 發生發展的RNA 結合蛋白,為從轉錄后修飾的角度,理解腸道免疫微環境的形成并揭示腸道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項目執行期內完成研究既定目標,并取得以下成果:
1. 圍繞揭示APA 的加工規律及3’加工蛋白機器的工作機制這一研究目標,闡明了U1 snRNP 剪接復合體對3’末端加工機器的調控進而影響靶基因APA 加工的規律(圖1);
2. 發現了m6A 修飾閱讀蛋白YTHDC1 通過結合到近端APA 位點附件抑制APA 加工蛋白的識別,促進全基因組范圍內轉錄本3’UTR 增長;
3. 挖掘了核心3’加工因子CPSF6 的相分離事件,加深了結直腸癌細胞中mRNA 加工事件與腸癌發生發展的認知;
4. 圍繞揭示APA 和m6A 這兩種重要的轉錄后RNA 加工方式,對ILCs 分化發育和M? 發揮功能,及在免疫穩態及腸想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調控功能這一研究目標,我們鑒定了參與機體免疫穩態維持與調控的重要RNA 結合蛋白CPSF6 及WTAP,還發現了參與CRC 及IBD 發生發展的新型RNA 結合蛋白RALY 及ZNFX1,為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藥篩靶點。
5. 發掘了新的促進CRC 發展的RNA 結合蛋白RALY,為治療轉移性CRC 提供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6. 發現了針對病毒感染過程中APA 和m6A 等轉錄后修飾方式對巨噬細胞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應答的調控機制;
7. 成功采用中藥活性成分濱蒿內酯開發細菌性炎癥性腸病的治療策略
本項目在研期間共發表高水平SCI論文5 篇,申請發明專利3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