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中美兩國科學家在中醫藥及現代醫學領域的互學互鑒,推動現有醫學體系為人類提供更加精準、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健康診療服務,減輕重大疑難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嚴重負擔,4月23至24日,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主辦,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的“2019中美腫瘤學前沿雙邊論壇”(2019 NSFC-NCI Integrative Oncology Workshop)在北京召開。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對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支持本次研討會表示衷心感謝,對參加大會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專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徐安龍校長介紹了本次研討會召開的背景,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搭建起海內外交流平臺,推動中醫生命科學創新研究,把實用高效的中醫適宜技術和現代醫學的診療方案有機結合,形成真正的精準醫學治療方案,共同推進腫瘤的防治工作,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他表示,本次研討會專家陣容強大、研討內容豐富,必將是一次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盛宴。他預祝研討會圓滿成果,祝愿外國專家在華期間工作愉快。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補充與替代醫學研究發展部負責人Dan XI博士隨后發言,她回顧了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與中國在癌癥研究領域的合作情況,并對兩國研究人員的無私奉獻表示感謝。她希望中美兩國的專家能夠在本次研討會充分交流,并在中藥以及微生物群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中醫藥時空治療理念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精準治療及大數據與癌癥治療等領域形成共識,并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楊俊林在發言中談到,中醫的歷史源遠流長,中美兩國的專家已經開始密切關注癌癥治療,中美兩國的210個研究團隊已經開展了25種腫瘤的研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做了很多努力,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中醫在治療腫瘤疾病具有獨特的優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希望通過雙方研究人員的進一步溝通交流,迸發出新的思想智慧,并以此契機建立長期的合作。
會議期間,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美國和大洋洲事務部主任劉秀萍、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Dan XI、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駐京辦公室主任Matthew Brown等專家,先后回顧了中美兩國醫學研究合作進展、中美兩國醫學領域學者交流情況、中美兩國合作抗腫瘤研究項目及基金資助情況等。
大會邀請了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匹茲堡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康奈爾大學凱特琳-斯隆癌癥中心、Samuel Oshin癌癥中心、Beckman研究所、Roswell Park腫瘤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海軍軍醫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近30名專家做會議學術報告。
來自我校本部及各附屬醫院的近百名年輕學者一同參加了本次會議。在學術討論環節,專家們與年輕學者們進行了熱烈的學術交流互動。
癌癥一直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重大疾病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一環,要優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此次會議的召開,為中美兩國科學家共同探討癌癥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為癌癥防治的理論探索和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