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正值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時,我校中藥學院中藥資源與鑒定系成立“李家實教授、楊春澍教授學術思想研究工作室”,以傳承、創新和發展老一輩優秀教師的治學和育人精神。同時,中藥生藥與資源系黨支部也以此作為支部學習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系列活動之一,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繼續前行》為主題,深入學習李家實、楊春澍教授的感人事跡,從而進一步加強黨政協同和內涵建設與支部黨員活動的有機融合。
校黨委書記谷曉紅,中藥學院黨委書記劉雯華、院長雷海民、黨委副書記艾路、中藥資源與鑒定系主任劉春生、中藥生藥與資源黨支部書記石晉麗、中藥鑒定與生藥教研室主任楊瑤珺,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支部黨員代表和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劉雯華書記主持。
首先,劉春生主任以《抓傳承 強創新 促進學科發展》為題,向與會人員簡要介紹了李家實教授和楊春澍教授的學術思想、優良傳統和中藥鑒定重點學科的發展歷程。他說,中藥鑒定系將以傳承為基礎,以學術創新為核心,促進學科內涵建設,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建設一流學科貢獻力量。
石晉麗書記以《繼承弘揚老教授優良傳統和作風 推動“重點學科”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題,介紹了近期中藥生藥與資源黨支部系列活動情況。她說,老教授們的學術思想值得繼承和發揚,他們扎實、勤奮、實干、苦干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
雷海民院長從管理角度為中藥學院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他說,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契機下,中藥學院要立足傳承,勇于創新,黨政協同,支部建在學科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學習老一輩優秀教師的精神精髓,以指導我們做人、治學和教書育人。
與會黨支部書記和黨員代表感動于谷曉紅書記深入黨支部,傾聽基層教師聲音的切實行動。大家表示,李家實教授、楊春澍教授學術思想研究工作室的成立,使學院師生有機會深入了解和學習老前輩的學術思想,深感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感到作為一名“中藥人”的光榮,立志將老前輩做人、治學、育人的優良傳統傳承并加以發揚光大!
谷曉紅書記認真聽取了與會人員發言。她深有感觸地說,當今我們這一代“中藥人”是承前啟后的一代人,是繼往開來、繼承老一輩優秀教師的“初心”和事業心,發展中藥事業的一代人。中藥學院這次活動意義深遠,廣大中藥學科師生應在既有輝煌成績的基礎上,塑造新時代“中藥人”獨有的精神文化品格,這離不開對老一輩優秀教師精神和事跡的挖掘。今天中藥生藥與資源黨支部和所在系帶了個好頭。中藥學院要以點帶面,總結更多中藥辦院歷史的前輩們的文化精神、學術思想,傳承、總結學院60年來的累累碩果。搬到良鄉校區一個月,兩個名師研究室掛牌,說明我們有強烈的愛院興業的精神,有“想干事,干成事,快干事”的踏實穩健的工作作風。谷書記飽含深情地回憶了李家實教授和楊春澍教授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跡。她指出,學術思想研究工作室要傳承創新老前輩厚德治學、德高望重的作風,學習他們求真務實、堅持不懈、勇于擔當、追求卓越的精神;兩位老師是許多前輩老師的代表,他們培養出許許多多杰出人才,成為中藥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學院要將黨建工作與教書育人相結合;要深入挖掘老前輩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的“三育人”的教育經驗和成果;要固化學術思想研究成果,可以獨出心裁,創新思維,如書籍出版、制作文化墻等,將老前輩的寶貴基因固化并傳承下去。她強調,黨建工作和學科建設都應以人才為核心,黨支部要關心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和需求,做教師的貼心人、暖心人,要給予年富力強的教師以充分的尊重和工作機會,鼓勵退休教師繼續發揮光和熱,給予年輕教師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和條件。
李家實教授作為中藥學院中藥鑒定學科奠基人,在長期教學科研生涯中倡導學科交叉融合,將計算機技術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應用于中藥鑒定學領域,澄清了威靈仙的品種問題,提出杜仲葉可代杜仲皮使用以促進杜仲資源綜合利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她堅持教研相輔相成,推動科研創新,為中藥鑒定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藥用植物學科奠基人楊春澍教授為細辛屬藥用植物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中藥細辛屬系統研究”獲部級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甲級獎。他堅持將新方法、新技術引入藥用植物學科研實踐,“八角茴香和地楓皮類中草藥的系統研究”獲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基礎研究(部級)一等獎。
?。ㄎ模盒麄鞑?圖:中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