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學校管理夜大學及函授形式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和組織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的專門機構。1983年4月,學校經批準設立函授部,同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函授學員。1991年更名為成人教育部。2001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學院現設有綜合辦公室、教學管理科和學生管理科3個科室,有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1844人。
學院成立35年來,始終堅持“穩定學歷教育、發展非學歷教育” 的工作方針,傳承“保證質量、重視聲譽、創造品牌”的辦學理念,貫徹“普通與高端相結合、大眾與專業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老經驗與新技術新方法相結合” 的培訓模式。在學校黨委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各部門、各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歷任學院領導的開拓進取下,通過一批又一批學院師生員工的全心投入和熱忱奉獻,先后開辦了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學、衛生事業管理等8個專業,專科和專升本科2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在全國6個省市自治區開設過19個函授工作站,開展過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培訓,被評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單位。至今,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16000余名中醫藥相關專業人才,為5000多人次提供了專業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為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和學校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學習型社會的實現需要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不僅是大學人才培養功能的組成部分,也是服務社會、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更是構建社會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對于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階段快速邁進,高校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空間受限,非學歷教育培訓以針對性強、形式靈活、周期短暫等特點,適應當代社會工作學習節奏快速演進的時代境遇,符合知識更新、技能優化、素質提升的增長需求,非學歷教育培訓發展前景廣闊,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推進高校繼續教育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在2020年將達到50%以上,規模將增加到3.5億人次。高校繼續教育必須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政策導向,牢牢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紅利,探索出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學院以助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為宗旨,促進繼續教育與學校建設協同發展,發揮北京中醫藥大學在中醫藥行業的教育資源優勢,強化繼續教育規范管理,穩定學歷繼續教育辦學,開拓非學歷教育培訓項目,持續推進辦學監管與項目保障工作,增強質量意識,不斷鞏固北中醫繼續教育品牌形象,維護學校聲譽。
學歷繼續教育方面,結合實際情況,學院逐年調減專科層次辦學規模,穩步提高辦學層次,嚴抓招生、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等關鍵辦學環節,確保學歷教育質量可控,穩定辦學。招生管理工作中,學院每年均嚴格執行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關文件要求,科學研判招生形勢,合理編制本年度招生計劃,認真修訂招生章程、更新校園網頁,開展網上在線咨詢、電話咨詢等工作,嚴格規范招生流程,認真做好錄取工作,始終嚴格執行招生工作“六不準”,積極配合大學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落實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規范招生行為,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保證錄取生源質量。教學管理工作中,認真安排落實教學任務,針對監考、補考做好考試方面的管理工作,嚴格學生出勤管理,保證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安排好畢業生實習、論文答辯等后期教學管理工作,做好教學評估工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管理工作中,修訂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結合學生實際,做好新生注冊、在校生學籍管理、畢業生數據上報、學生成績管理、學籍檔案管理等工作,創新工作機制,創辦班主任工作室,配備專兼職班主任隊伍,形成完善高效的學生管理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吸引社會資金助學,為本、專科生各設立一項10萬元獎學金,加強誠信教育,增強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理念,不斷增強學生歸屬感,確保學歷繼續教育平穩有序運行。
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學院以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助力醫藥衛生行業發展和滿足社會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為出發點,創辦優質培訓項目,整合各方資源共建合作平臺,探索發展繼續教育伙伴關系,推動形成互利多贏的局面。重視校政合作,積極爭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地政府部門合作項目,圍繞中醫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臨床能力提升開展服務,舉辦北京市中醫骨干師資培訓班、基層醫師實用中醫技術培訓班和陜西榆林優秀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班等繼續教育項目。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調研行業企業實際需求,量身定做個性化培訓項目,與大志藥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培訓辦學意向,計劃長期舉辦中醫藥專業課程培訓項目。探索校校聯合,與江西上饒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并與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簽訂合作協議,借助學校“雙一流”學科優勢,在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嘗試開展新的教育服務工作。傳播中醫經典,積極配合學校國醫培訓計劃,推出名醫名家名方系列講座,舉辦聶惠民教授經方診治疑難病學術思想培訓班、“經方與經典名家專題”培訓班和中醫經典課程培訓班等繼續教育項目。做好社會宣講,針對特定群體需求,開發特色培訓項目,搭建中醫藥繼續教育社會服務與終身教育的“立交橋”,舉辦中醫理論與臨床基礎培訓班、針灸推拿與養生康復技能培訓班、小兒推拿與養護培訓班、嬰幼兒養護與實用技術培訓班等繼續教育項目,不斷提升非學歷教育培訓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回顧過去,初心未改,展望未來,前路仍艱。我們將厚載傳承學院35年教育辦學管理經驗,緊緊圍繞何為繼續教育和怎么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兩個主題,思考探索新時代繼續教育工作發展之路。我們認為:繼續教育應回歸基本理念,即畢業后教育,它是專業知識和執業能力拓展與提升的橋梁,是更高層次的終身教育,相對而言,它更為具體和深入。因此,實現人才培養層次和模式的轉變是未來我們要探索的新方向。在醫教協同的背景下,繼續教育應該嘗試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使之更符合繼續教育的理念。在國家全面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形勢下,針對醫藥衛生行業崗位從業要求,開展專題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在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承的背景下,以國家政策指導為依托,開展“西學中”教育與培訓;在中醫藥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前提下,結合行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需求,開展師資能力提升教育等等。
傳承創新,任重致遠,學校已經建立起高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期冀借助學校快速、高水平發展的歷史契機,努力建設成為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展示區、培訓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驗田和繼續教育服務行業培訓的主陣地,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