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鏡頭回放】
2月24日,北中醫開學第一天,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鮮艷的國旗徐徐升起,師生代表共同朗誦《大醫精誠》,莊重而別致的線上開學典禮讓北中醫人的家國情懷更加熾烈,抗疫期間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又開啟了新的模式,在廣大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2月27日,北中醫官微以《云端課堂講戰疫,思政教育正當時——北中醫人是這樣修煉的》為題,介紹了伴隨線上教學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情況。我校及時把專業知識與戰“疫”現實有機結合,形成鮮活的思政教育素材,在講授各門專業課過程中進行思想引領,并深化同學們對中醫藥學地位與作用的理解。這種充實課程思政內涵與形式的有效做法,開播以來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贊許。
【初衷·設計思路】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近期,我校又著眼于及時打造并推出“抗疫專題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系列課程以思想引領為目標,以深化教改為追求,以加強交融為要務,以抗疫實踐為素材,以專業特色為亮點,以網上課堂為載體,化危為機,因勢利導,用事實說話,用真情抒懷,以正確的思想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生動的事跡鼓舞人,提升專題思政理論課的感染力、親和力、說服力,引導青年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傳承大醫精誠、增強專業自信,堅持厚德濟生、牢記醫者使命,將抗疫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的思政課堂,凸顯中醫藥在防控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特殊時期思政課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功能,牢牢熔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適應新要求、具有獨創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這是一門面向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內的全體在校生開設的疫情下的專題網絡思政課。學校黨委直接部署,黨委書記親自組織召開書記辦公會,專題論證和實施,以北京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醫精誠”教育教學示范點為平臺,由校內多個部門和單位通力協作打造而成。
參與課程講授的既有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首都國醫名師姜良鐸教授等中醫藥專家和校領導,也有思政課骨干教師,更有馳援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的臨床醫學院的醫生教師。此外數千名研究生本科生這些北中醫學子以志愿服務形式在京內外投身到抗疫工作之中,他們的現實表現是對同學們最好的朋輩教育。
【要素·課程架構】
課程共五部分。導論部分為校黨委書記谷曉紅講授的《攜手戰疫,共克時艱》、校長徐安龍講授的《中國抗疫簡史》;第一講《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主要講述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戰勝疫情的突出制度優勢;第二講《明大德、尚公德、守私德》主要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學職業道德和中醫醫德、社會公德和個人私德是我們戰勝疫情的突出精神優勢;第三講《中華文明的瑰寶》主要講述中醫藥是我們的醫學特色、中西醫結合抗疫是我國特有的醫學優勢,切實增強同學們的專業自信和文化自信;第四講《來自北中醫的逆行者》以直播連線的方式邀請我校支援武漢一線醫護人員以及志愿投身抗疫一線的北中醫學子,現場講述北中醫人在戰“疫”斗爭中的鮮活經歷。
本課程將全國抗疫實戰和學校思政課堂相結合,深入發掘北中醫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優秀事跡,由師長和朋輩進行言傳身教,以深刻的理論闡述、生動的實踐分享,鞏固和強化同學們的“四個自信”和專業自信,加強和深化同學們對“大醫精誠”理念和“厚德濟生”校訓的理解與感悟。這門專題網絡思政課,通過云端課堂為同學們送上了思想引領和精神升華的盛宴。
此外,專題網絡思政課作為一個重要模塊,與云端課程思政、積極輿論引導、關心關愛幫扶等其他多個模塊合在一起,構成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在這個特殊時期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