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校在和平街校區迎來了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家領讀經典”第八講《深化醫療改革,建設健康中國》。報告會邀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李玲教授主講。報告會前,我校谷曉紅副校長與李玲教授親切見面。谷副校長代表學校感謝李玲教授的大力支持,向李教授簡要介紹了學校的概況,并就當前北京市進行的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
本次報告會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梅紅主持。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相關高校350余名師生現場聆聽報告。王梅紅院長首先向前來聽課的多校師生表示親切問候。她表示,講座恰逢“五·四”青年節,在這個意味著歷史變革和創新的節日,對時代精神的領悟和歷史責任的思考尤為契合節日主題。王院長結合習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的講話,倡導同學們要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圓的理想信念,勇擔責任,為實現祖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
報告伊始,李玲教授從國家醫療制度的歷史沿革,對中國與西方醫療制度進行對比,強調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在各國醫療改革中突出醫療本身的公益性質是改革重中之重,社會主義制度在體現醫療、健康和國家發展等方面具有獨到優勢。李玲教授認為,健康并非簡單的指身體的機能水平,社會福利因素也不容忽視。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認識到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健康中國是國家整體性的發展趨勢和人民的必然需求,而醫改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長期手段。從國際、歷史等多維度視角看待我國的健康政策變遷歷程,當今醫改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與其創收體制之間的矛盾,且從中衍生的醫患關系“信任危機”這一社會問題也顯現了深化醫改的必然性和公益性需求。李教授通過讓同學們對中外醫改的共通性和差異性進行思考,理解北京市當前正在進行的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來了解深化醫改的未來趨勢和公益需求。最后,李玲教授以“智能化醫療改革”山東省平陰縣的醫改實例作為開放式結尾,希望同學們對未來的醫改可能性進行多元化思考,認知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擁有的“中國夢,健康夢”的時代與歷史責任。
報告中,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與專家互動,對健康與國家建設、我國制度的優越性與醫改面臨的問題、醫患關系與醫療體制等問題有了深入認識和體會。
為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上把握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將思政課建設提升到一個新水平,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校團委、學工部共同參與開設2017“名家領讀經典”課程。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