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我校附屬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大樓順利試開診。這是歷經一個多甲子光輝歷程的東直門醫院在“兩院合一,主體東遷”進程中的又一標志性成果。通州區副區長朱益軍、副區長董明慧,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白玉光,我校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副校長王偉、副校長王耀獻,通州區區長助理傅騫以及學校相關部門、在京附屬醫院負責人、東直門醫院領導和職工代表共同見證了開診。
徐安龍校長在開診儀式上致辭。徐校長在講話中代表學校感謝通州區委、區政府對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建設發展的大力支持。徐校長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把優質的醫療服務從城市中心遷移到城市副中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具有兩點重要的意義:一是體現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辦醫辦學的責任擔當;二是見證了東直門醫院走向一個歷史性的新起點。
徐校長說,東直門醫院已經走過61年的光輝歷程,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受發展空間不足的制約,醫院的進一步發展一直受到局限。今天,我們借助通州區委區政府提供的廣大舞臺,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希望東直門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職工,能夠抓住東擴的機遇,再次書寫東直門醫院建設發展的輝煌篇章。通過一流的硬件和一流的醫療資源,在城市副中心這片土地上,建設世界一流的臨床醫學院,為百姓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打造集醫療服務、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中醫藥高等教育高地,開創東直門醫院下一個甲子的新征程。徐校長說,通州具有豐富的運河文化,這里自古以來就是進出京城的碼頭,我們把醫院放在這里,就是希望這里成為中醫藥的航船駛向世界的碼頭,東直門醫院要在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歷史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擔當起推進中醫復興偉大事業的歷史重任。
徐校長代表學校對東直門醫院的全體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祝愿大家能夠伴隨著醫院的新發展,取得個人事業上的新成績,在通州、在這片新土地上找到自豪感、成就感,為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戰略不斷貢獻力量。
試開診當天,醫院圍繞改善患者服務質量、提升醫生臨床能力、擴大區域輻射影響等內容舉行了系列活動。
在名老中醫大型公益健康咨詢活動現場,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及京內附屬醫院的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首都國醫名師等60余位名老專家坐診通州院區二期大樓,為前來咨詢的廣大患者提供免費咨詢和宣講。對于老專家們認真細致的講解,患者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終于在通州家門口享受到了名老專家的特需服務。
在中醫臨床研究創新能力建設高峰論壇上,來自東直門醫院的各臨床科室主任、醫療骨干、研究生,以及來自東直門醫院醫聯體單位和“通武廊”合作單位的醫療骨干們,圍繞中醫臨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等重要議題進行深入剖析研討,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全院及區域內醫療隊伍的臨床和科研能力。
作為首家主體搬遷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級甲等醫院,東直門醫院已經與轄區內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醫院建立了中醫醫聯體協作關系。今天還同步舉行了東直門醫院醫聯體合作協議續簽儀式,東直門醫院與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河北省三河市大廠縣中醫醫院簽署了“通武廊”中醫藥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此次簽約也標志著東直門醫院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區位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東直門醫院二期大樓順利投入試運營,是東直門醫院“兩院合一、主體東遷”戰略的重要成果展現,也標志著醫院進入“兩院合一,主體東遷”的實質性融合階段。目前,醫院行政辦公人員已實現常態化跨兩院區辦公,百余名原東城院區醫護人員跨兩院區開展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隨著二期大樓試運營的開始,東直門醫院戰略服務“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效果將更加顯現出現。預計將有包括職工、學生、勤雜人員在內的2000余主城區固定居住人口隨之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同時憑借區域醫療資源的虹吸效應,還將從主城區疏解患者和陪同人員等人口流動約200萬人次,并相應減少進入主城區的車輛流動約20萬輛次。
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大樓于2013年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3億元,分為門診樓、科教樓、住院樓三個主體部分,總建筑面積14萬平米。二期大樓全部投入使用后,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的編制床位將于原來的398張增加到1174張。
在充分繼承東直門醫院臨床、教學、科研方面的多年積累的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又在著力打造智慧型、人文型和綠色型現代化醫院方面下足功夫。從自助服務一體機到智能導診機器人,從全樓層手機導航到各角落便民設施,從節能環保材料的使用到花卉綠植的點綴,整個二期大樓處處都融入了智慧、人文和綠色的現代化醫院理念。
順利試開診得到了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通州區區委、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標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將不斷推動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均衡發展,完善城市副中心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京津冀區域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輻射全國的國家中醫醫療、教育和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