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7日,“2018穴位臨床應用國際高峰論壇暨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針灸臨床經驗高級傳承班”在我校舉行。大會由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業委員會、腧穴分會,以及世針針灸交流中心主辦,程莘農院士名家研究室與北京市中醫藥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300余名專家、教授、臨床工作者以及針灸同道參加了此次論壇。
我校副校長陶曉華,原光明日報社總編、我校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羅增剛,我校醫療處處長丁霞,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主委、我校針灸推拿學院院長趙百孝,世針針灸交流中心主任鄧孜等領導出席論壇。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委會主任委員、程莘農院士名家研究室負責人、我校程凱教授主持開幕式。
趙百孝教授致歡迎詞,他希望與會針灸同道以本次論壇為平臺,多交流、多分享,共同促進針灸事業的發展。羅增剛副局長指出,針灸事業的前景不可估量,要多利用各種學術發展的平臺、服務貿易的發展,開展更多合作交流,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名醫研究室是3+3名醫工作室的典范和楷模,對國內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陶曉華副校長指出針灸學是中醫學里獨具特色、最早進入國際交流的學科,經絡腧穴是施術的手段,本次盛會以穴位應用為主題交流探討,極大促進針灸學的發展,希望以程莘農院士名家研究室為起點、北京中醫藥大學為紐帶與中醫同道共享學會盛宴。
大會特別邀請美國中醫學院院長鞏昌鎮教授,歐洲中醫藥學會副主席、瑞士巴塞爾Reinach傳統中醫藥與針灸中心醫療主任Anderas Ridolfi Wirz,以及煤炭總醫院特聘教授、針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晉志高教授,分別圍繞“針灸醫學的困惑與交叉思維的入圍”、“從精準定位看耳針歷史”、“新經絡論”作了精彩的主題報告。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徐州醫科大學夏有兵教授等18位學者圍繞“針灸流派形成因素”、“程式三才針法”、“耳穴臨床應用”、“腧穴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灸法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等主題分享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會議期間,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業委員會在程凱主任委員、周立群秘書長主持下,召開了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耳穴》修訂的專家共識會,圍繞耳穴教學教材、科研、耳穴優勢病種的選擇、耳醫學方面的從業資格證、民間耳穴培訓的規范化等充分交流意見。
8月27日上午,根據中國針灸學會章程,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舉行了第五屆委員會換屆會議。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喻曉春教授、副秘書長賈曉健教授、我校針灸推拿學院黨委書記鄔繼紅、院長趙百孝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62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換屆會議由鄔繼紅書記主持。
喻曉春秘書長首先致辭,指出腧穴分會是中國針灸學會成立最早的二級學會之一,擔負著引領腧穴學術方向、組織腧穴學術活動的重任,在針灸學會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喻秘書長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腧穴分會過去幾年的工作,同時也強調了針灸界目前面對國際上“干針療法”的挑戰,穴位特異性研究等重大科學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開展等問題,希望腧穴分會今后繼續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加強腧穴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國針灸學會副秘書長賈曉健教授主持換屆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71名,代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59個單位,其中常務委員26名,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7名,秘書長1名。趙百孝當選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路玫、程凱、鄭美鳳、雷正權、施茵、唐勇、徐立當選副主任委員,馬良宵當選秘書長。
本次國際高峰論壇為腧穴、耳穴研究工作,以及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針灸臨床經驗傳承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