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全國著名中醫溫病學專家,溫病學學科帶頭人,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中央保健局會診專家,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孔光一教授。孔光一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3月29日19時23分與世長辭,享年93歲。
孔光一教授出生于1927年。20歲師從泰州地區名醫孫瑞云先生學醫,侍診苦讀4年。1958年畢業于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現南京中醫藥大學)。他從事教學、臨床70年,是全國500位名老中醫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為全國第一、三、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首屆師承博士后合作導師。曾連續四屆共16年被推選為北京市朝陽區人大代表。曾獲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首都勞動獎章,全國學術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孔光一教授醫德、醫術皆為人稱頌,是深得患者信任、可以托付生命的大醫,是學生敬仰、深深愛戴的老師。
孔光一教授從事中醫臨床70年,擅長辨治各種疑難性發熱,及婦科、兒科、內科等各科雜病,往往起效迅速,求診患者終日盈門,在全國乃至海外都享有盛譽。被衛生部譽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醫專家,2013年被評為首都國醫名師。對于各種疑難性發熱,經由孔光一教授調治之后,起效迅捷,用藥又往往是臨床的常用藥,他從不求奇、求貴,亦能屢起沉疴。經孔光一教授門診調治而擺脫疾病痛苦的患者甚多,患者們都為其豁達的胸懷、無私地付出、頑強的毅力而感動。
孔光一教授1958開始到我校執教,其中有40多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他頂寒風,冒酷暑,親自帶學生實習,言傳身教,把滿腔的熱情傾注在教育事業上。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帶領同學到市、郊縣、廠礦、農村實習,他都堅持教書育人,做學生和中青年老師的朋友。他有嚴謹的學術態度、克己奉公的工作精神,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受到師生的真心愛戴。1989年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光榮稱號。
1960年,孔光一教授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黨齡已60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嚴于律己,為人正派,淡泊名利,無論是同事朋友,還是患者學生,只要有困難,他都慷慨解囊相助。看到身邊的年輕教師沒有精力照看孩子,他就讓自己的老伴幫忙看孩子,不要分毫報酬。他總是把重的、苦的留給自己,毫無怨言。在評定職稱、分配住房、子女工作安排上,總把名額讓給別人,生前還居住在60平方米的房屋內。早在1983年,孔光一教授和學生便自發地組成師生義診隊伍,在北京城內和周邊省份的農村為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義診,成為學校志愿服務的雛形,并不斷地發展、壯大。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得知有學生家在災區,孔光一教授馬上捐出2000元幫助學生度過難關。他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早在1991年就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在學術上,孔光一教授創新性地提出膜系理論,提升三焦的認識,使之形象化,易于理解,稱之為“少陽三焦膜系學說”,并以此指導外感病、內傷雜病的辨治。還拓展了伏邪學說,使之應用于內傷病的辨治。提出辨治發熱五法,并拓展了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為溫病學科的學術發展做出貢獻。
2003年孔光一教授作為抗擊“非典”專家組成員為國家運用中醫藥抗擊“非典”建言獻策;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抗“非典”研究會專家委員,他和他的學脈繼承人直接指導和參與了“非典”患者的一線救治。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對孔光一教授在中醫藥行業的突出貢獻曾多次報道。
孔光一教授從1985年開始帶研究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中,他從不照本宣科教學生。為了備好一堂課,他要反復琢磨,查找許多參考資料。他擅于啟發學生的中醫思維,要求學生理論聯系臨床,強化中西醫結合診斷,深化對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病證的認識。1990年,孔光一教授成為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師承指導老師,后來又成為第三、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師承指導老師。2007年,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設“孔光一名醫傳承工作站”。2008年,孔光一教授被評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2011年,孔光一教授成為全國首屆師承博士后指導老師,孔光一名醫傳承工作站獲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貢獻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孔光一臨床經驗傳承工作室”。2013年,孔光一教授及其工作室獲首屆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中醫藥基金傳承發展獎。
高山景行,薪火傳承。孔光一教授的一生,閃耀著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充分詮釋了“淡泊明志、懸壺濟世”的高尚品行。他的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他對中醫藥事業無比執著的光輝品德,值得我們所有后輩學人學習。
我們沉痛悼念、深切緬懷孔光一教授,孔光一教授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