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風凜冽,屋內氣場熱烈”。時間定格在2017年12月2日上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平街校區,冬日的暖陽正徐徐升起,由中國醫學氣功學會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中國中醫藥報社、廣東祈福醫院、江西中醫藥大學、北京日月輝映健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協辦的首屆“中醫氣功高峰論壇”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隆重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名譽院長郭應祿,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李志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張為佳,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世界醫學氣功學會主席高鶴亭,中國中醫藥報社社長王淑軍,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會長王偉,光明日報社原總編輯、北京中醫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新華社音視頻部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宣明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處長丁麗玲,中國醫學氣功學會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天君主持。來自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中醫藥報等10余家國家級新聞單位的記者參與論壇報道。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致歡迎辭。谷書記以一句“心熱氣就熱”,對論壇的召開表示了熱烈地祝賀,她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發展中醫氣功的歷史及自己對中醫氣功的切身體會表達了對中醫氣功發展的殷切希望。
谷書記指出,中醫氣功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從黃帝內經以降,歷代眾多中醫大家都對中醫氣功有深刻的認識。早在1962年北京中醫藥大學“五老上書”,提出加強中醫藥院校教學改革時,就明確提出“氣功課可提前上,使學生在長時期鍛煉過程中,既有深刻的體會,又可達到強身保健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立氣功研究所和教研室,為全國最早一批開展中醫氣功教學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并逐步成為針灸推拿專業必修課程,全校公選課程。1994年,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為首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氣功學》正式出版,并陸續主編出版新世紀、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并首個設立中醫氣功方向的醫學博士學位,并與其他單位聯合,成功申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氣功學重點培育學科。2015年開始,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培養方案中明確,在全校大一年級開設了包含中醫氣功的導讀與入門課程。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氣功的專家學者們在國內外的醫療、研究、政治穩定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享有盛譽。近年又逐步加大引進專兼職本領域的學者,培養提升師資力量,為中醫氣功的學科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谷書記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打下堅實的健康根基,人民健康事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等變化,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堅持預防為主,強身健體,堅持中西醫并重,健康中國要有中醫智慧、中醫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其中就包含著中醫氣功。中醫氣功在養生、治未病、治已病、康復中均起到獨特作用。2008年我們配合奧運會百萬志愿者暑期保健創制了中華傳統健身操,經過研究能夠調節大學生的心理,能夠減重增高,還可以調節老年人的血糖。中醫氣功并不玄妙,可以用現代科技詮釋。真正的中醫氣功就是展現的傳統儒道哲學、天人相應的文化性、以及強身健體的自覺性與實踐性,都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我們期待著將氣功理論與實踐創造性發揚、創新性發展,惠及更多需要的人。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會長王偉致辭。王會長指出,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成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全國性氣功組織,在主管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掛靠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領導下,經歷了氣功發展的高潮與低谷,成為中國醫學氣功事業發展重要的社會力量,也是全國醫學氣功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以及民間氣功愛好者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醫學氣功學會,秉承“學術先行,兼容并蓄”之原則,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舉辦學術年會,積極參與到中醫事業發展規劃當中,在中醫氣功最困難的時候,留下了火種,得到了社會和相關主管單位的肯定。
王會長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中醫則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這源于中醫自身所具有的雙重屬性:實用屬性與哲學屬性。實用屬性指的是其臨床療效,哲學屬性則是指其所蘊含的文化理論。而中醫氣功,則是將其融為一爐的最直接的方法。中醫氣功,古稱導引,早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導引就已經成為和針刺、灸法、推拿、砭石和中藥相提并論的重要方法,具有肯定的臨床效果。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專門記載導引治病之法。在習練氣功的過程中,習練者能夠切身體會到什么是氣一元論、氣機升降出入運動,何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藏象經絡到底是如何運行的。從此角度來看,加快中醫氣功的發展還能夠為中醫的現代化添磚加瓦。本次中醫氣功高峰論壇的召開,正是為響應黨中央建設“全民健康”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號召;響應習總書記“文化自信”的倡導。論壇召開恰逢其時,期望通過論壇召開,能夠達成共識,提出切實落地措施,完成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2017年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通過氣功、針灸、按摩、理療、日光浴、森林浴、中草藥藥療等多種服務形式,提供健康療養、慢性病療養、老年病療養、骨傷康復和職業病療養等特色服務”的藍圖,逐步實現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的目標。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李志軍,光明日報社原總編輯、北京中醫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新華社音視頻部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宣明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張為佳等先后致辭講話。
本次論壇分為主旨演講、主題論壇、青年論壇與功法展示幾個環節。在大會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名譽院長郭應祿作了題為《創建微能量醫學造福人類》的主旨演講,提出微能量相關理論,并在泌尿科進行應用,進而創建微能量醫學以造福人類。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力紅作了題為《略談內經導引》的主旨演講,從《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的思想出發,向在場嘉賓介紹了自己常年習練的按腹導引法。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副會長章文春作了題為《氣論與儒家文化》的主旨演講,闡述了儒家修持的實質即是通過對自身生命的提升來溝通與體認“原本之氣”,并進一步提出氣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原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祈福醫院院長彭磷基作了題為《中國傳統療法與氣功治療癌癥》的主旨演講,介紹了廣東祈福醫院的氣功醫療實踐成果,并對氣功醫療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天君作了題為《關于人體存在“能量系統”的科學假說》的主旨演講,從可見的物質系統和不可見能量系統出發,提出能量系統更接近傳統中醫世界觀,可以開辟人體能量系統研究方向和領域,形成更具中醫特色的中醫現代化科研道路。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副社長、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黃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鄧國峰,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副秘書長張海波分別作了題為《新世紀醫學氣功發展回眸與思考》《氣功大數據研究》《正本清源明氣功培養人才促發展》的主旨演講。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原副院長、主任醫師汪衛東,復旦大學教授孫時進,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張維波分別作了題為《中醫氣功文化學研究》《內觀體驗與思考》《氣功經絡研究》的演講。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副會長黃孝寬,陜西省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晨光,中醫氣功懸針療法主要傳承人、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客座教授李耀民分別作了題為《氣功外氣研究方法論》《命門學說在腫瘤防治中的意義》《中醫懸針開智通經效果觀察》的演講。
主題論壇分為臨床應用與理論科研兩個方面,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從中醫氣功的科學探索、發展與傳播、臨床應用、人才培養、理論與文化研究等多視角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在功法展示環節,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河北省醫療氣功醫院等單位的代表進行了精彩的功法展示,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論壇閉幕式發布了中醫氣功高峰論壇專家共識。共識肯定了中醫氣功學科發展的必要性,指出中醫氣功學科的發展對于中醫藥學的現代化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中醫氣功的臨床作用是其他療法無法替代的。中醫氣功是中醫藥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弘揚和發展中醫氣功的理論與實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現過程中,中醫氣功能夠做出切實的貢獻。
共識強調,中醫氣功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臨床、科研、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共識對中醫氣功學科健康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一要加強氣功教育,培養氣功人才;二要建立準入機制,完善管理體系;三要重視科學研究,探索氣功規范;四要規范報批流程,加大宣傳力度。
中醫氣功高峰論壇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中醫氣功界的一件大事,是中醫氣功界的專家學者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重要論述,落實《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加快中醫氣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一場中醫氣功的盛宴!與會專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篤定民族復興,共同推進中醫氣功的健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中醫氣功人的努力與智慧!
(針灸推拿學院)